民航局6月28日发布的“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禁令令没有该标识的充电宝变得有些“烫手”,催生了伪造3C认证标识的生意,多家电商平台也因售卖“CCC贴纸”“3C贴纸”被曝光。
7月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有平台已采取相应措施,无法通过直接搜索找到“3C认证贴纸”相关商家的信息,但是伪造的3C认证标识并未绝迹。相关律师在采访中提醒消费者:滥用假贴纸引发事故,消费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北青报记者翻遍拼多多、1688、淘宝、闲鱼这些购物软件搜索“3C认证贴纸”等关键词,购物软件上会显示暂无相关商品,或是出现其他如“CE贴纸(欧盟合格评定的一种表示)”“3C货车反光贴纸”等不直接相干的产品。那么,充电宝的3C认证非法标识售卖,就此绝迹了吗?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没有直接销售3C贴纸的商家,但仍有部分标签定制或不干胶定制的商家还在接受充电宝3C标签的订单,价钱在几十元不等便可得到几百个(15mm*13mm大小)小的认证标识贴纸,但直言“只做贴纸,不包过安检”。
北青报记者联系了7家电器电池标签定制、不干胶贴纸定制的相关店铺,部分厂家明确拒绝充电宝相关订单,追问之下工作人员表示,“要印在充电宝上,标签没用”,且“机场火车站,有品牌黑名单,没用的”。还有一家此前可定制充电宝参数标签贴的店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CE国际认证的标签贴,但没有3C的;再者“安检不认贴纸”“以前认(贴纸)”,且出问题会根据交易记录追究印刷贴纸的责任。还有印刷公司表示:“是按客户的文件定制印刷的”。
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多名网友分享自己购买伪造3C标识的经历。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表示,自己因此前购买的充电宝没有3C标识而无法通过机场安检,于是通过某电商平台购买了3C标志贴纸,并将其贴在了充电宝上。
他分享称,这种贴纸每张180贴,每包15张,价格为4元,并包邮,尺寸为13mm*160mm*170mm,可在飞机上使用,适合618返场、暑期等时段购买。他还提到,这种贴纸是镭射不干胶材质,具有CE出货防水标签贴纸哑银圆等特点。
另一位网友则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质疑。他在评论中指出,伪造3C认证标志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可构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网友提到了因为充电宝没有3C标识而申请退货却被商家拒绝的经历。商家回应称,其产品本身符合国家标准,3C标识持续有效,符合民航上飞机新规,但由于各地机场执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建议消费者以当地政策为准。伪造3C认证标志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对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构成了威胁。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认证要求,避免因小失大。
商家伪造销售3C认证标识违法吗?对于商家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相关行为,可能涉及多项法律法规,但具体适用哪部哪条法规存在争议。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秦勇律师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禁止伪造、买卖认证证书和转让、倒卖认证标志,违者将面临3万元以下罚款,却未涵盖“伪造认证标志”行为,难以直接适用;《产品质量法》虽禁止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但其处罚对象限定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单纯售卖假3C贴纸的商家若未涉及产品生产销售,也难以据此追责。不过,实践中可参考《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若将3C认证标志解释为“证明文件”,伪造、销售行为可被认定为“伪造、买卖其他组织证明文件”,面临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则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于消费者购买伪造的3C贴纸的行为是否会被处罚或追责,秦勇律师表示,若仅购买少量且未造成后果,因情节轻微通常不会被处罚。但一旦因滥用假贴纸引发事故,消费者需承担相应责任。比如消费者将假3C贴纸贴在充电宝上,若因产品质量问题在家庭使用中引发火灾,消费者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及行政或刑事责任,同时充电宝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不能免除。
在杜绝此类造假乱象的法律执行建议方面,秦勇律师认为,这类销售多集中于网络平台,监管部门应关注网络平台销售情况,督促其通过技术手段禁止违法行为。而平台若能积极配合监管,主动披露售卖假贴纸商家信息,在法律责任认定上可依法减轻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CC认证是我国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及环境安全,依法实施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
近年来,由充电宝引发的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威胁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公共安全。为加强充电宝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于2023年3月发布《关于对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将充电宝及其关键部件——锂离子电池(也就是电芯)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也就是CCC认证管理。
为给企业留有调整工艺和产品设计、申请通过检测认证等的时间,这一政策预留了1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允许已生产的未获CCC认证的充电宝产品在2024年8月1日前继续销售。
明确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的充电宝及电芯,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通过实施CCC认证,按照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GB 4943.1—2022)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技术规范》(GB 31241—2022)的规定,对充电宝的充放电温度控制、高温外部短路、跌落和挤压等关键安全指标进行严格测试,同时对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开展检查,确保产品持续符合标准和CCC认证要求,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
如何辨认真假CCC认证标志?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充电宝加施CCC认证标志的主要方式为印刷或模压标志,即产品本体上印制有CCC认证标志图案。充电宝也允许粘贴标准规格CCC认证标志。标准规格标志采用全息激光防伪技术制作,对准标志观察,整体为白色底板,黑色图案,并含有菱形图案和中国认证字样暗纹,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如果没有立体效果,那么可以判断是仿冒的标志。
市场监管部门也提示广大消费者,CCC认证标志不能在市场上流通,网上售卖的含有CCC字样的标志均不合法,请消费者不要购买使用。
2024年8月1日之前购买的、没有CCC认证标志且未被召回的充电宝,可以正常使用吗?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8月1日起,如果商家销售了没有CCC认证的充电宝,就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对于消费者来说,未被召回的充电宝能够使用。但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相应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