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印度军队彻查中国零件发誓不用一颗中国螺丝调查结果却很尴尬

  公司动态     |      2025-07-20 07:26

  印度最近在军事领域搞了一个大动作:刚到7月初,《今日印度》就曝出消息,印度国防部计划对全军的武器采购系统进行一次彻底大检查,目标十分明确——务必找出所有含有中国零部件的产品,全面排查,绝不留情。

  这事听上去相当果断有力,毕竟这些年印度一直强调军事自主,力求摆脱对外国尤其是中国的依赖,坚决不想和中国沾边儿。然而,谁能料到,这场检查刚一开始,就暴露出不少尴尬问题。

  最初,印度军方态度非常强硬,直接放话,只要零件和中国沾点边,就一律淘汰,要求确保军备做到百分百“印度制造”,毫不妥协。

  可没过几天,风向骤变,口径转为“理清供应链依赖情况”,还要兼顾成本评估和技术转让的复杂流程。

  许多印度供应商根本没把之前的禁令放在眼里,照样买中国零件;甚至有些企业怕被发现,还特意通过第三国转运,掩盖真实来源,之后再偷偷把零件运进印度的军工厂。

  这一操作让无人机领域尤其依赖中国零部件显得尤为突出。要知道,现在战争方式早已变化,尤其在消耗战中,无人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打击步兵、骚扰敌方补给线,还是精确引导炮兵轰击重型武器,无人机都成了现代战争的利器。

  关键在于,只要生产线开足马力,无人机就能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损失了可以迅速补充,成本低,消耗高,这让作战优势极为明显。而在这方面,中国无人机几乎无人能敌。

  中国的民用无人机技术有多厉害?比如成都有钓鱼爱好者被洪水困在河中央,直接用无人机飞过去把人救了回来。如果换成军事用途,把救援设备换成炸弹,威力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印度的情况就尴尬了。别说军用无人机,连民用无人机都难以自主生产。问题不是印度没实力,而是除中国外,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既低成本又大批量制造无人机。

  美国和俄罗斯能造无人机,但它们主要是军用型号,价格虽然比战机便宜,但远远不能达到中国无人机那种“用着不心疼”的量产规模。

  日本也试过开发类似无人机,结果性能不及中国大疆,成本却贵了十倍以上。面对如此巨大差距,印度供应商自然明白应该选择谁的产品。

  印度供应商之所以依赖中国零件,归根结底是技术和性价比的巨大差异,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

  比无人机更难绕开的,是稀土问题。印度军工体系从原材料到成品,几乎无一不依赖中国的稀土。这里必须澄清:中国并非稀土矿的唯一拥有者,而是掌握了稀土的冶炼和深加工技术。

  PG电子官方网站

  这技术优势远比矿山本身更为关键。矿山资源可以挖掘和替代,但技术的专利和创新积累让中国始终保持领先。

  美国曾因稀土问题与中国发生贸易战,被中国卡住“脖子”,最终不得不回到谈判桌,美国谈判代表甚至坦言:“有了稀土,其他问题都好说。”

  既然美国都难以应对,印度自然无力独立突破。检查刚开始,印度国内出现各种呼声,喊着“提升稀土产量”、“摆脱对中国依赖”,但真正要实现,难度几乎比登天还高。

  印度目前的稀土产能到2024年仅占全球0.5%,且都是低端产品。为何如此?因为矿山设备大多要从中国进口,就算设备到位,冶炼技术也跟不上,合格率甚至不到30%。

  其实印度军方禁止使用中国零件的规定并非新鲜事,几年前就有类似政策。但政策落实往往打折扣。最经典的例子是印度国产“丹努什”榴弹炮。

  这款炮于2010年启动项目,2017年在德国技术支持下完成组装,研发速度在印度算快了。但测试时第一发炮弹直接炸膛。经查,问题出在滚珠轴承上。

  本应从德国供应商采购的轴承,结果德国分包商反手从中国洛阳买了民用级产品,性能远低于军用标准。更讽刺的是,后续替换的轴承虽由德国和中国徐州的合资企业生产,实质依然是中国制造。

  机械零件都如此,电子产品情况更糟。中国的电子元件不仅价格便宜且质量可靠,供应链稳定。印度要么自己造不出来,要么造的成本高得离谱。

  网上几百元的飞控板,配上电池和电机,就能组装一台无人机,印度企业又何必自己从头研发?

  这次检查,印度国防部想得挺周全,不仅盯着无人机零件,战斗机、潜艇、导弹等关键装备的零件也一一核查,计划绘制一份详尽的供应链全图。

  有些企业申报国产化率可达80%,结果一查关键贵重零件全是进口货。还有为了拿订单先报低价,拿到后又天天喊追加成本,把国防部坑得苦不堪言。

  全球供应链错综复杂,许多所谓从欧洲、以色列进口的电子元件,实际生产地却是中国珠三角地区。

  加上印度国防采购体系官僚主义盛行,流程缓慢,这么一查,恐怕不少武器项目都要延误。

  拿那个“光辉”Mk-1A战斗机来说,本来发动机问题就已导致进度滞后,如今还得逐个核查零件来源,估计完工时间只能遥遥无期。

  更致命的是,印度本土制造业根本无法迅速顶上去。几年前喊出230亿美元制造业计划,四年过去只花了17.3亿美元,不到8%,企业对政府承诺早已心灰意冷。

  军方现在又说,只要企业能制造替代中国零件,就会给予资金支持。但你说换了是你,之前被骗多次,怎能轻易再信?估计企业反而想着,今后从中国采购时绕道走远点,千万别被查到。

  归根结底,印度这场声势浩大的“排中”行动,更像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全球产业链早已错综复杂,想要彻底割断与中国的联系,谈何容易?

  特别是在无人机、稀土这些核心领域,中国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产能优势,绝非喊几句口号就能轻易替代。

  结局很可能是:一边喊着“自主自立”,一边暗地里继续购买中国零部件,只是换个转运路线,绕得更远更隐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