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平台:惠州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

  公司动态     |      2025-07-28 12:0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1%,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经济新动能进一步加速培育……日前出炉的惠州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476.2亿元,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呈较好发展趋势,正成为这座工业大市经济增长的“潜力板”。

  和AI机器狗握手、看机器人跳舞、体验AI智能眼镜……今年“五一”假期,惠州市AI赋能“大集”大利活动热闹非凡,展示人形机器人、智能医疗设备、数字人等前沿AI产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与落地,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体验,共襄AI盛宴。

  惠州正加快建设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新兴产业项目密集布局。其中,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引进了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等一批项目落户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积极推动万卡集群建设,有效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客户AI大模型训练需求。

  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近年来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惠州市数字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鼓励支持政策先后出台,推动数字产业扩规模,为产业注入动能,涌现出一批优秀软件产品和企业。

  位于仲恺高新区的数聚红芯(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AI智算整体解决方案的生产与服务商,以“算力+平台+应用”一体化方案为核心,致力于为教育科研、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高效的AI智算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

  数聚红芯开发了AI知识库、AI报价、AI招聘、AI合同审批等一系列应用,创新加速了各行业用户AI应用的落地。“定制化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还能实现七天全球出货。”该公司总经理吴志成说,公司已为比亚迪、北汽现代、亿纬锂能、国防科大、上海交大等知名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服务。

  当前,惠州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在人工智能产品制造方面,惠州集聚了TCL、德赛西威等大批优秀企业,形成了“上游材料-中游零部件-下游智能终端”的产业链条。在行业应用方面,惠州也涌现了“AI+城市管理”“AI+智能制造”“AI+新能源”等优秀案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日趋丰富。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信息服务业拉动惠州GDP增长0.18个百分点,贡献率在十大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中居前列。

  生产性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值潜力。

  在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的镭射车间,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一条生产线万个镭射孔。作为全球PCB龙头企业,胜宏科技建设了同行业全国首家新一代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为英伟达定制的服务器PCB等,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核心环节。

  在全球工业设计的顶级舞台上,中国设计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今年上半年,来自惠州的广东爱华仕箱包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卓越的创新设计与美学表达,一帆风顺系列箱包一举揽获德国红点奖、美国MUSE设计奖与意大利A设计奖三大国际顶级设计奖项。

  这三大国际顶级设计奖项的认可,不仅标志着爱华仕在工业设计领域的系统性突破,更是中国制造、惠州制造通过设计赋能实现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如今,越来越多像爱华仕这样的惠州企业更加重视研发创新、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给企业带来的高附加值和品牌溢价。惠州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工业设计水平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惠州企业将提升工业设计、打造品牌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利器”。

  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源于庞大的制造业基底,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市场。数据显示,上半年,惠州规上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15.3%。

  “‘2+1’现代产业是惠州安身立命之本,生产性服务业要契合产业发展特色,与惠州的先进制造业、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惠州既可以发展AI、信息服务等新技术新业态,还可以借助数字化优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赋能,加快惠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PG电子娱乐平台

  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下大力气抓生产性服务业。今年,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市政府工作报告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程”列为重点抓好的“十大工程”之一。

  近期,惠城区生产性服务业活动月的第一个专项活动——金融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推动金融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地流向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大亚湾区港湾大厦进驻企业集中签约仪式举行,一批优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签约入驻,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各地正加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出台,构建起清晰的发展蓝图:依据各县区的特点,规划七个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在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领域提出可量化的具体措施。

  各项政策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各县区在因地制宜探索路径。如在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朗峰5G智能终端产业园已全面交付,初步形成电子信息、3C数码、光电显示等上下游产业生态集群,其中深莞企业占比超90%,改变了过去“重制造、轻服务”“大生产、小配套”的传统格局。

  “有步骤地推进科创研发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合理、稳健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国城市专家网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建议,在“十五五”即将到来之际,惠州要以超前眼光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扩张与品质提升“强力引流”,筑牢产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