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平台:鉴证充电宝“限飞令”为何国内航班只认3C?

  公司动态     |      2025-07-30 04:09

  发布在民航总局官网的通知一共有六段,通知上表明开始执行的时间是6月28日。从发布通知到执行,基本没有缓冲期。通知的核心内容为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也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

  为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新厂家3C认证。通知当中列出有两大类充电宝不能被携带上飞机,第一大类与3C标识相关,其明确表述为没有3C标识或3C标识不清晰的充电宝不允许上飞机,那3C标识究竟意味着什么?

  3C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缩写标志,就是三个大写的C。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按照世贸有关协议和国际通行规则执行的。该规则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通过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并且获得证书以后才能够进口出厂销售或者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以此保障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郭鑫鹏(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各个国家都有强制性认证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是保障安全与健康。强制性认证制度可以确保产品符合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减少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所引发的事故和风险,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第二方面是保护环境,通过强制性认证,可以促使企业采用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材料,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第三方面是维护市场秩序,强制性认证制度可以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它也有着促进国际贸易的作用。”

  同时,各国也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强制认证制度。欧盟的强制性认证标识是CE,它适用于包括电子产品,机械,医疗器械等在欧洲经济区销售的多种产品。美国的强制性认证标识是FCC,它代表的是在美国销售的电子设备的强制性认证。而日本政府针对电子产品实施的强制性认证标识是PSE,分圆形和菱形两种标识。其中的充电宝被归类为特定电器产品,使用的是圆形标识。

  郭鑫鹏(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各个国家的强制性认证制度不互认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标准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时,会根据自身的国情,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修改,导致标准之间存在差异。例如,欧盟的CE认证制度标准和中国的3C认证标准就在技术细节和要求上存在差异。其次是认证机构和程序不同,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资质能力、信誉方面存在差异,认证程序和方法也可能存在不同,现实中很难实现互认。然后是监管难度和风险的问题,各国的监管体系和执法力度不同,对于产品的后续监管可能会存在差异。最后一方面原因是保护主义,部分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可能会设置一些技术性的贸易壁垒,通过不认可其他国家的认证制度,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

  所以,根据民航总局的管控通知明确要求,境内航班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必须具有3C标识,若是旅客的充电宝上只有CE、FCC或者是其他国家的认证标识,这也是不可能带上飞机的。

  既然按规定没有3C标识不能出厂,为什么市面上出售的众多充电宝都没有这个标识呢?

  这一状况的形成和3C产品目录的动态调整的状态有关。充电宝直到2023年8月才被纳入到要求有标识的目录当中。2001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当时包含共19大类132种产品,这些产品自2003年5月1日起必须获得3C认证后才能在出厂、进口或销售。此后,目录产品中有增有减。

  PG电子游戏官网

  在2024年8月1日之前出厂的充电宝几乎都是没有3C认证标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充电宝的质量就一定有问题。然而有些产品在拿到了3C认证标识后,充电宝却被紧急召回了,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呢?

  2025年六月中旬,短短一周时间内,全球超200万件充电宝因安全隐患被召回。6月18日,罗马仕科技首先发起充电宝召回公告。此次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期间生产的三款产品,总量超过了49万台。在此之前,北京多所高校发布通知,禁用罗马仕两万毫安充电宝,并称其充电时易爆炸,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6月20日,安克创新也随即发布召回公告,公告显示,该公司部分基础款移动电源产品存在安全风险。经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决定召回涉及多个型号的71万余件产品。同时,安克创新在美国也拟召回115.8万件充电宝产品。

  而早前的2025年4月30日倍思科技就发布了召回计划,召回自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制造的部分倍思牌BS-30KP365型号移动电源,涉及数量超过3.8万台。

  如果想知道究竟哪些充电宝被召回,大家可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的网站上进行查询。最近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监测安全的小程序,大家可以把自己手中的充电宝的型号上传,看看是不是在这次的管控措施之列。

  总结来说,没有3C标识或者标识不清的,或者是即便有标识,但在召回产品名单当中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时都不能携带。当然,还要再加上原有的相关规定:

  (二)能量不超过100瓦时的,可直接携带,超过100瓦时但不超160瓦时的,需经航空公司批准,且每人限带两个。

  民航局6月26日发布紧急通知,仅两天后就开始正式实施,头几天乘坐飞机的网友就有点措手不及,只能对不能携带的充电宝办理暂存或者丢弃。于是就有人质疑说,真的有必要吗?民航总局为什么显得这么着急?通知当中提到的做出这一决定的背景是什么?

  7月2日,民航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相关的提问时提到了,2025年以来,全球民航发生的多起由旅客携带充电宝引发的不安全事件。包括了1月28日有一架釜山航空的飞机,由于旅客行李当中的充电宝引发火灾事故,致使飞机行李架烧穿机体严重受损。

  3月20日,香港航空一架杭州飞往香港的飞机行李架中的充电宝燃烧,导致行李架起火,之后,航班备降至福州长乐机场。

  5月31日,南方航空杭州至深圳航班起飞后,因充电宝冒烟返航迫降。6月10日,山东航空1159航班因充电宝冒烟紧急处置,乘务组快速控制了险情。6月13日,从郑州飞往揭阳的上海航空的航班在飞行过程当中,有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冒烟。该航班机组人员迅速介入处置,旅客也使用矿泉水接力协助扑救才避免了火情。

  截至六月底,2025年中国民航已经发生了15起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的事件,给航空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因为充电宝引发的飞机上的安全事故。到了六月份,全球有200万件充电宝被紧急召回。面对这种紧急的情况,航空公司出台紧急措施来调整对于充电宝的管控,虽然也没有给大家缓冲期,但是保障了旅客的人身的安全,旅客们应表示理解。

  从全球来看,充电宝已经成为观众出门的必备物品。为此,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对于充电宝也都出台了相关规定。长期以来,航空业一直认为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各国也在根据事故情况定期收紧相关规定。2025年1月,釜山航空经历了充电宝引发火灾的事故后,率先更改了政策。禁止将充电宝放在客舱头顶行李架上。要求乘客应将充电宝放在身上,以便更易于发现任何问题。

  从3月1日起,韩国收紧了针对所有韩国航空公司的规定,包括要求乘客将充电宝和电子烟放在身边。并且禁止在飞机上将充电宝插入座位的USB插座进行充电。作为强化响应方案的一部分,釜山航空为机组人员配备了新型的防火手套。

  越南国家航空公司和越捷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包括旗下的廉价航空公司纷纷发布类似的新规。并要求整个飞行过程中,充电宝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日本国土交通省7月1日发布消息,要求自7月8日起,乘客不可将带上飞机的移动电源放置在座位上方的行李架内。若要进行充电,必须将其置于身边,并保证随时可以确认状态。

  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数据可以看出,发生在美国航空领域内与锂电池相关的事故自2016年以来一直持上升趋势。

  王伟(北京大学化学系学士中科院博士):“在飞机上是可以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手机和电脑也是用锂电池供电的,它们跟充电宝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机和电脑的锂电池是构建在设备中的,它们的放电过程是内部已经衔接好的放电过程。但是充电宝给任何设备充电,都需要一个连接过程,这个连接过程就有可能造成放电异常,从而短路产生风险。而在飞机上这个密闭的环境中,疏散和救援比较困难,所以才使大家对在高空中使用充电宝格外重视,甚至不允许使用。”

  “一口饭”(数码评测博主):“我们对市面上的多款充电宝做了调查和评测后,为大家总结了一个口诀,‘三要五不要’。‘三要’是:一要认准3C认证标志,购买时务必查看充电宝本体是否有印刷或磨压的3C认证标志图案,同时还可以通过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验该产品的获认证情况以及3C认证。二要查看产品铭牌细节,正规的充电宝在底部或侧面会有清晰的产品铭牌,上面标注着型号,容量,制造商输入输出参数。还有禁止挤压高温危险等警告语,如果名牌信息不全,比如只写了大容量快充,却没有具体参数,那很可能是小作坊生产的劣质产品。三要选择正规购买渠道。建议大家去正规商场,品牌专卖店或者官方旗舰店购买充电宝,不要在路边摊或者小电商平台碰运气。”

  “一口饭”也指出了“五不要”。比如充满电后要及时拔掉插头,不要长时间过充,让电芯过热。不要边打电话边充电,通话时手机本身发热,叠加充电宝供电温度容易过高。夏天不要把充电宝扔到车里暴晒,高温环境会影响其安全性。同时也不要暴力使用摔落、挤压,用钥匙划外壳等行为都会破坏电芯结构。要是发现充电宝鼓包漏液,应立刻停用,千万不要自己拆开维修。